在城市的脉络中,252路“惠农公交”宛如一条灵动的纽带,串联起时光的两端,见证着城市的蝶变。翻开乌当区的相册,那一幅幅新旧的对比画面,生动地记录着乌当这片土地上,城市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往昔的乌当,街道或许还略显狭窄,房屋布局也稍显杂乱。老式的居民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周边的基础设施也较为简陋,道路状况参差不齐,一到雨天,有些地方甚至会出现积水难行的情况。
如今的乌当,一幅现代化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车水马龙间秩序井然。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的居住小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配套的休闲设施一应俱全,让居民们尽享舒适生活。
过去,乌当区的产业多以传统农业和一些小型手工业为主。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种植着常见的农作物,收成往往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传统的手工作坊规模有限,生产效率不高,产品也难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时过境迁,今日的乌当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农业逐渐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大片的现代农业园区应运而生,高科技的种植技术和灌溉系统让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大幅度的提高,特色农产品更是畅销省内外。
同时,乌当区积极布局新兴起的产业,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园区内汇聚了众多创新型人才,他们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物医药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乌当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曾经的乌当区,文化的传承多依赖于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和一些零散的民俗活动。古老的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虽然有着深厚的底蕴,但传播范围有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近年来,乌当区格外的重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一方面,加大了对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的保护力度,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古建筑、古遗址得到了妥善修缮和维护,重新焕发出历史的光芒。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节、传统技艺展示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乌当区的本土文化。
文化产业也蒸蒸日上,以当地文化元素为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将乌当区的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乌当区的今昔之变,是时代发展的缩影,更是无数乌当人艰苦奋斗的成果。如今,乌当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争先、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图/文 乌当区委宣传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