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市玉水寨景区风俗院里,年逾古稀的闵尚群白叟向游客演示着陈旧的纳西东巴造纸技艺。把煮透的树皮重复舂捣成浆,将纸浆浇到木制方槽滤水后悄悄均匀抚平成坯,取出放到木板上晾干,再用润滑的鹅卵石细磨平坦,一张凝聚着纳西人陈旧才智和文明的纸张就成型了。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充溢才智的纳西先民就在长时间的出产日子实践中,用高原特有的植物,创造出共同的造纸技艺。上山收集造纸质料、晾干、浸泡、蒸煮、洗刷、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通过十几道工序才干成果一张东巴纸。东巴纸的晒纸进程显着又遭到浇纸法的影响,有抄纸法的痕迹,是中国内地造纸法与印巴次大陆造纸法兼容并蓄的结晶。东巴造纸选用当地独有的植物瑞香科丽江荛花“阿当达”为首要的组成原材料,因为造纸质料自身有毒,因而纸张不易被虫蛀,可长时间保存。20世纪40年代的查询材料显现,用这种纸书写的东巴经典其时就有5000多卷。
现在的丽江,随处可见用东巴纸制成的相册、书签、折扇、灯罩等文创产品。千年不腐的东巴纸,不仅是陈旧技艺的展现,更成了传承纳西文明的重要载体。(记者 黄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