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东2020中职升本/专科增22种证书,本科仅1个志愿/专科6个平行志愿。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层次招收中职毕业生继续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方式,报考指南已出炉。
(一)符合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并取得相应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证书要求附后)的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
(二)符合广东省接收安置政策、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及以上毕业资格,能够正常参加学习的退役士兵。
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报名与普通高考报名同期进行,并实行网上预报名和报名确认制度。
2020年考生报名时,将采集其中职毕业学校及就读专业的信息。退役士兵网上预报名需持身份证、退役证及其复印件到安置地地级市招生办(考试中心)领取考生号和初始密码,现场确认时需出具退役证及复印件。具体报名安排详见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招〔2019〕13号)。
未取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且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2020年1月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可先参加报名。考生需取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后,方可参加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投档录取。获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但未能通过高考报名系统核验的考生,需于填报志愿前携带本人身份证、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原件、复印件到地市招生办确认手续。
持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单位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护理证书的考生,报考时需如实填写证书名称、证书等级、发证单位、证书号码等信息,并上传证书图片。考生需对填写证书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招生院校在录取时须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核验。职业资格证书不符合招生专业要求或未能通过核验的考生作退档处理。考生体检时间、体检要求与普通高考考生相同。
考生需参加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8-29日。
报考本科层次院校的考生还需参加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由招生院校公布。在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成绩达到省招生办公布的本科资格线后,考生需在志愿填报系统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并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由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招生院校需对考生中职就读专业是否对口、是不是满足相应的证书要求做资格审核。相同招生专业的职业技能测试可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具体报名、资格审核、职业技能测试等安排详见有关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
(3)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考和颁发的汽车维修工、保育员等21种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4)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或护士执业证书。
2.各高校可根据人才教育培训需要和各专业学习情况,提出各招生专业的具体证书要求,并在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
3.退役士兵报考高等职业院校,需参加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不设证书要求。
本科院校自行组织职业技能测试参照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收费标准(粤价函〔2003〕12号和粤价函〔2003〕63号)执行。
各有关高校依据专业培养特点和要求及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类别,确定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由省招生办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版)》中予以公布。考生通过你自己考核合格的证书类别及就读的中职学校专业对应报考高校的相关专业。
高职院校招收退役士兵实行计划单列、单独划线、单独录取。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28所高职院校(详见文后)需安排招生计划招收退役士兵。
省内各高职院校均需安排计划招收“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相关高校具体招生专业计划申报及编制工作要求另文通知。
2020年广东省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志愿填报设本科院校及专科院校两个批次,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填报志愿同时进行。
本科批次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专科批次设6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考生填报志愿时,需仔细地了解各招生院校、招生专业的证书要求。因考生不符合填报志愿专业的证书要求被退档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录取工作由省招生办组织,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管理体制。
省招生委员会以统一文化科目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总成绩,根据招生计划按特殊的比例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1.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录取分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进行录取。
2.本科批次院校投档,在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省招生办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将符合招生专业对应的证书要求且中职就读对口专业、职业技能测试考核合格的考生,投档给高校,由高校按照5:4:1的比例(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成绩占50%、职业技能测试考核成绩占40%、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等级折算成绩占10%)合成总分(满分450分),择优录取。
证书折算成绩占总分的10%即45分,证书要求及折算方法由各招生院校自主研究确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按考生统一文化科目考试合成总分投档排位从高到低检索,排序高的优先检索,再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依次逐个检索投档,由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报考专业志愿和相关证书择优录取。
4.退役士兵报考高职院校,单独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上考生中,根据院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伍军人,可在其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对专科批次招生院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省招生办组织征集志愿进行二次录取。本科批次院校不进行征集志愿录取。
2019年11月1日-10日,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招生考试报名(同高考报名时间一致)。
2019年12月28日-29日,进行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各高校编制招生计划及专业目录;
1月下旬,各高校公布招生章程及招生计划,本科批次院校报送并公布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及职业技能考核大纲,做好招生宣传发动;
3月上旬,本科批次院校向省招办报送资格审核合格考生名单、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及综合成绩;
以上时间安排可能会根据广东省春季高考录取工作安排及各招生院校真实的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安排以省教育考试院、省招生办及各高校的通知为准,请考生密切留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
新的一年开学季,备战2025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关键的一年里,考生每个月都会经历很多“大事件”,本地宝深圳升学根据往年高考工作安排,梳理高三全年需要考生关注的报考事项,希望能对紧张备考中的考
2024广东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和要求依据《广东省202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粤招〔2024〕5号附件)执行,详见正文
2024年广东高考报名就要开始啦,大家可以先注册好账号,等待正式开放报名,官方报名系统网址。
广东省普通高考学考报名系统()是广东高考报名系统,也是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官网入口,详见正文
报考专升本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阶段进行在线学历学籍验证。若考生无法在报名系统通过专科学历验证,也无法出具“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报名网址弹出专科学历认证告知书通知考生前往学信网(
考生须在9月9日至14日自行上网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成人高考报名网址()进行网上报名,详见正文
广东省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实行网上报名、网上录取。广东省2024年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实施细则详见正文。
根据广东省2024年成人高考考生守则,考生须凭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现役军人身份证件),按规定时间和准考证上各科目的考点、考场、座位号参加考试,详见正文
考生须在9月9日至14日自行上网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成人高考报名网址()进行网上报名,详见正文
2024广东成人高考报名条件要求考生一般应具有广东省户籍,外省户籍考生应在广东省工作或居住,详见正文
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全省教育部门教育考试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发改价格〔2022〕442号),我省成人高考考试收费标准为每科37元。
根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全省教育部门教育考试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发改价格〔2022〕442号),广东省成人高考考试收费标准为每科37元。
【导语】:重磅!广东2020中职升本/专科增22种证书,本科仅1个志愿/专科6个平行志愿。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层次招收中职毕业生继续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方式,报考指南已出炉。
(一)符合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并取得相应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证书要求附后)的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
(二)符合广东省接收安置政策、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及以上毕业资格,能够正常参加学习的退役士兵。
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报名与普通高考报名同期进行,并实行网上预报名和报名确认制度。
2020年考生报名时,将采集其中职毕业学校及就读专业的信息。退役士兵网上预报名需持身份证、退役证及其复印件到安置地地级市招生办(考试中心)领取考生号和初始密码,现场确认时需出具退役证及复印件。具体报名安排详见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招〔2019〕13号)。
未取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且报名参加2020年1月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可先参加报名。考生需取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后,方可参加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投档录取。获得专业技能课程证书、但未能通过高考报名系统核验的考生,需于填报志愿前携带本人身份证、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原件、复印件到地市招生办确认手续。
持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单位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护理证书的考生,报考时需如实填写证书名称、证书等级、发证单位、证书号码等信息,并上传证书图片。考生需对填写证书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招生院校在录取时须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核验。职业资格证书不符合招生专业要求或未能通过核验的考生作退档处理。考生体检时间、体检要求与普通高考考生相同。
考生需参加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8-29日。
报考本科层次院校的考生还需参加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职业技能测试考试大纲由招生院校公布。在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成绩达到省招生办公布的本科资格线后,考生需在志愿填报系统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并报名参加由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招生院校需对考生中职就读专业是否对口、是否符合相应的证书要求进行资格审核。相同招生专业的职业技能测试可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具体报名、资格审核、职业技能测试等安排详见有关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
(3)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考和颁发的汽车维修工、保育员等21种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4)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或护士执业证书。
2.各高校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各专业学习情况,提出各招生专业的具体证书要求,并在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
3.退役士兵报考高等职业院校,需参加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不设证书要求。
本科院校自行组织职业技能测试参照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收费标准(粤价函〔2003〕12号和粤价函〔2003〕63号)执行。
各有关高校依据专业培养特点和要求及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类别,确定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由省招生办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版)》中予以公布。考生根据自己考核合格的证书类别及就读的中职学校专业对应报考高校的相关专业。
高职院校招收退役士兵实行计划单列、单独划线、单独录取。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28所高职院校(详见文后)需安排招生计划招收退役士兵。
省内各高职院校均需安排计划招收“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相关高校具体招生专业计划申报及编制工作要求另文通知。
2020年广东省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志愿填报设本科院校及专科院校两个批次,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填报志愿同时进行。
本科批次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可填报1个专业志愿;专科批次设6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考生填报志愿时,需详细了解各招生院校、招生专业的证书要求。因考生不符合填报志愿专业的证书要求被退档的,后果由考生承担。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录取工作由省招生办组织,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管理体制。
省招生委员会以统一文化科目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总成绩,根据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1.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录取分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进行录取。
2.本科批次院校投档,在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省招生办根据考生填报志愿,将符合招生专业对应的证书要求且中职就读对口专业、职业技能测试考核合格的考生,投档给高校,由高校按照5:4:1的比例(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成绩占50%、职业技能测试考核成绩占40%、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等级折算成绩占10%)合成总分(满分450分),择优录取。
证书折算成绩占总分的10%即45分,证书要求及折算方法由各招生院校自行研究确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按考生统一文化科目考试合成总分投档排位从高到低检索,排序高的优先检索,再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依次逐个检索投档,由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报考专业志愿和相关证书择优录取。
4.退役士兵报考高职院校,单独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上考生中,根据院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对专科批次招生院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省招生办组织征集志愿进行二次录取。本科批次院校不进行征集志愿录取。
2019年11月1日-10日,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招生考试报名(同高考报名时间一致)。
2019年12月28日-29日,进行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各高校编制招生计划及专业目录;
1月下旬,各高校公布招生章程及招生计划,本科批次院校报送并公布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及职业技能考核大纲,做好招生宣传发动;
3月上旬,本科批次院校向省招办报送资格审核合格考生名单、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及综合成绩;
以上时间安排可能会根据广东省春季高考录取工作安排及各招生院校实际情况做调整,具体安排以省教育考试院、省招生办及各高校的通知为准,请考生密切留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